中国-东盟艺术双年展自2013年举办以来,活动正逐步成为中国与东盟文化艺术交流的主要平台,同时也为推动中国与东盟的文化艺术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。该展落户广西南宁,为我们本土艺术圈、艺术家带来了什么?为此,记者昨日对双年展创办人及策展人罗荃进行了专访。
记者(以下简称记):本届双年展并没有重点突出中国,尤其是本土艺术家的地域划分,较首届双年展而言,是弱化了对本土艺术家的关注吗?
罗荃(以下简称罗):本届双年展可以用一个字概括——精。我们对艺术家、对作品进行了精选,事实上,对本土艺术家的推广并没有弱化,参展本土艺术家有4名。从参展比例来说,本土力量占五分之二。 之所以没有划分地域,是不希望艺术有本地或外地的区别。
中国-东盟艺术双年展自创办以来就自带“国际”属性,是跟国际接轨的。同时,不管你是生活在南宁还是生活在北京,你都是中国的艺术家。
记:距首届双年展举办已过去两年,广西本土艺术家通过这个平台有了哪些变化?
罗: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一个叫黄柱的艺术家,他非常年轻,毕业不久。在学校的时候常常参加一些大学生的艺术大赛,但真正出道,也就是真正意义上参加专业展,是在广西当代艺术展上。后来受邀参加了首届双年展。在这之后他受到了很多外地专业展的关注,甚至日本、新加坡等很多亚洲展都有他的作品出现。可以说,中国-东盟艺术双年展是一个培土,让他成长。
说到这里,我想特别说说他的作品,非常有意思。他的作品是没有模式的,全是按照自己的想法,让观众却能从中看到一些流行的东西,给人感觉很新鲜。
记:作为连续两届双年展的策展人,你希望能给我们本土艺术家,或者说这个圈子带来什么?
罗:这么多年在广西办展,说实话,身上多少肩负着一些责任感。艺术应该是开放的、自由的、多元的。 举办双年展,也是呼应国家呼吁的文化大局“走出去、引进来”,我们应该努力交流,构建平等的艺术平台。我希望的是,我们本土艺术家的名字,无论今后出现在哪里,后面的括弧是中国,而不是广西。
发布时间:2015-12-24
分类:最新动态